2025-04-19来源: 艺术中国 |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在这片承载千年文明的土地上,南京不仅孕育了深厚的历史底蕴,更走出了一位以设计为笔、以文化为墨的学者——张旸教授。他以深厚的学术积淀、前瞻的教育理念以及卓越的研究成果,在设计创新、教育实践,特别是中华新设计文化的国际传播领域,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学术之路:从金陵到世界的设计求索 张旸,1981年出生于南京,自幼展现出对艺术与设计的浓厚兴趣,他的求学之路,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每一笔都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与对艺术的热爱。2003年,张旸以优秀成绩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这不仅是他学术生涯的起点,更是他设计梦想的启航之地。随后,年轻的张旸远赴英国,在诺桑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umbria)设计学院深造,获得了室内设计文学硕士学位。这段海外求学经历不仅让他接触到了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与方法,更促使他深入思考设计教育的本质——设计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载体。他决心将这一理念融入到自己的学术研究与教育实践中。 2019年,张旸在英国拉夫堡大学设计学院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国家公派)。作为英国顶尖公立研究型大学之一的拉夫堡大学,其设计学院提供了世界一流的设计和创意艺术教育。在英国《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2024年英国优秀大学指南中,该校的艺术与设计类专业高居全英前3,在2024年的《卫报》排名中,甚至超过了伦敦艺术大学(UAL),登顶榜首。因此这一博士学位的获得,不仅是对张旸学术研究的肯定,更是他设计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升华。他通过深入研究设计过程中元认知与设计知识运用之间的关系,为设计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学术深耕:以文化为魂,以创新为翼 在学术研究中,张旸始终强调设计的文化属性与创新价值。他认为,设计应超越形式与功能的结合,成为文化、情感与智慧的融合体。因此,他将研究的目光投向了设计思维与设计方法,尤其是设计过程中元认知与设计知识运用之间的关系。通过深入的理论探索与实践验证,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计教育理念,即“以设计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以文化为灵魂”。 为了贯彻理念,张旸主持了“中华新设计文化的海外传播策略研究”这一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该项目着眼于文创产品设计领域,强调“设计创造价值”的理念,旨在通过准确把握文化基因及其传播特点,为创造出更多现象级文创产品提供策略与方法。他带领团队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将其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创造出了一系列既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文创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获得了广泛好评,更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同时张旸先后出版了2部专著,不仅凝聚了他对设计学领域的深刻见解,更为学界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与实践指导。他主编的EI会议论文集,更是将国内外设计学者的智慧结晶汇聚一堂,为设计教育的交流与发展搭建了重要的平台。在学术论文方面,张旸同样成果丰硕,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发表34篇。这些论文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量上乘,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3篇,包括CSSCI期刊论文21篇。这些著作与论文不仅为学界提供了理论参考,更搭建起国内外设计教育的交流桥梁,奠定了其在国际学术界的声誉。此外,他还发表了国际EI会议论文4篇,以及其他省级期刊、会议论文10篇。这些论文的发表不仅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更为他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实践:以设计为桥,育时代新人 作为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特聘教授、智库专家,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兼职教授,张旸始终以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为己任,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在设计教育方面,张旸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模式与方法。他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鼓励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与智慧,将其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设计作品。他强调,设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设计思维过程,从而更加有效地运用设计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他打破学科壁垒,推行跨学科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多元视角汲取灵感,将传统文化智慧融入现代设计实践。 国际传播:让世界听见中国设计的声音 张旸深谙设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他深知,设计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文化的传递。因此,他始终将推动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与交流作为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先后担任国际设计理论研究协会(Design Research Society,DRS)教育组会议序列国际学术委员会主席,设计文化协会(Design Literacy)主席团主席成员,设计创新管理学者协会(Academy for Design Innovation Management,ADIM)理事,国际设计理论研究协会(Design Research Society,DRS)会员,通过组织国际学术会议、论坛等活动,努力搭建起国内外设计学界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张旸作为联合主席组织的“2023设计文化国际论坛”,在伦敦、济南、奥斯陆和圣地亚哥四地联办,不仅汇聚了全球设计学界的精英,更为设计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在人工智能浪潮下,张旸亦展现出前瞻视野。他受邀在英国伯明翰阿斯顿大学举行的第26届国际工程与产品设计教育大会(E&PDE2024)上发表主题为“探索人工智能对工业设计教育的影响因素”的演讲。该会议聚焦于“生成型人工智能时代的设计教育”,强调在AI快速发展背景下,教育者和行业需重新思考教学方式、设计体验及学生未来的职业准备。E&PDE系列会议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为推动设计学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金陵学子到国际学者,张旸始终以设计为舟,载中华文化驶向世界。在人工智能与工业设计教育的交汇点上,他不仅是一位开拓者,更是一位传承者,将古老的文化智慧与现代科技力量巧妙融合,赋予了设计教育新的生命与活力。每一次深思与贡献,都如同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投下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让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新生。正如他所言:“设计的使命,是让过去照亮未来。”在他的引领下,无数年轻设计师正以创新之笔,续写中华文化的璀璨篇章。而这份文化之光,终将跨越山海,照亮世界。(文:史明) 责任编辑:王洁 |